不可知论(3/4):伪宗教的产物

评论:
字体大小:
A- A A+

属性: 不可知论概念的形成,归因于当今犹太教和基督教缺乏逻辑的防御。

  • 劳伦斯·B·布朗·穆罕默德
  • 发布时间 25 Jun 2012
  • 最后修改时间 25 Jun 2012
  • 打印: 433
  • 查看: 28,518 (日均: 6)
  • 评论: 暂无
  • 评论人: 0
  • 已发送: 0
  • 评论时间: 0
最好

Agnosticism_(part_3_of_4)_001.jpg既然许多宗教机构严格限制,那么,为什么那一时代的人还要追随遭受抨击的异端邪说诺斯底主义?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当今犹太教和基督教没有逻辑防御,而承受今日经文分解的压力,这种“神秘的排他性”是对快要崩溃的教条现状的最后一搏。在大多数犹太教和基督教派别中已经发生重大的摩擦。其他迫使“相信不可知论”者,在神的存在方面坚持个人信仰,以及接近神的专门的教义,同时认为这种信仰不能客观证明。

伊曼努尔·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威廉·汉密尔顿爵士的《绝对哲学》(1829年)、赫伯特·斯宾塞的《第一项原则》(1862)奠定了这一概念的元素基础,由赫胥黎对它进行了包装和推广。

那么,不可知论的概念有价值吗?回到岩石的话题上,这些岩石只有需要的时候才有价值,不可知论对于那些觉得需要神学防御体系的人们或许有实用性。那些满足于神学终止宗教的人,而回避不可知论者的理性争论。对于其他的人们,它就是一块岩石。这不会改变任何事情,也不会做任何事情。它就是一块无能的、不言自明的石头呆在那里,占据着形而上学的空间。

在这方面,伊斯兰教提出来饶有兴趣的思考。伊斯兰的教导(《古兰经》),之前没有英文的,直到1649年英国牧师亚历山大·罗斯根据杜立叶的法文译本转译成英语。《古兰经》的第一个英语译本,罗斯是站在基督教立场上,以反对和歪曲伊斯兰教为目的而解译的。译者在他的“致基督教徒读者”的致辞中这样写道:

“现在有许多教派和异端邪说联合起来反对真理(在此作者是指基督教),发现穆罕默德教想要聚集,我认为最好给他们点颜色看看,他们的身上充满了仇视,你们最好做好充分的准备,我希望战胜他们……你将会发现它有如此的狂暴、混乱、无理取闹、亵渎神明、言语肮脏、谎话连篇……因此,我呈现给你们的这篇译本,是由法语转译而来的,毫无怀疑,即使它有毒、受染,但宇宙的大部分腐烂的部分,都会有其解药,以证实基督教的健康性。”

此译者的偏见很明显,一个人几乎不会很惊讶地发现这种翻译深受西方意识的的影响,充满错误。乔治·赛尔出版的译本,附有译者的一篇长序。他尝试用一种新的解释,并对罗斯评述如下:

“此英文版本正是杜立叶的译本,非常的糟糕;对于译者亚历山大·罗斯,其实他完全不懂阿拉伯语,但又不十分精通法语,而在杜立叶误解的基础上又新添了大量的错误;更不用说他的语言的拙劣了,只会使书更加的荒谬。”[1]

直到1734年乔治将《古兰经》翻译成英语后,西方世界才开始比较正确地接受到《古兰经》的教导,即使他们翻译的初衷都是相同的。

乔治·赛尔的观点在致读者的前几页中就很明显,他提到:

“他们必须代表基督教的观点,要么就会人头落地,谁都会担心如此伪造所带来的危险……但无论怎样,使用一个公正的《古兰经》译本,或许从其他方面来说是一种尊重,完全有必要从那些无知或不公平的翻译中醒悟过来,以保持原文的观点,同时也使我们更有效地揭露出它的欺骗性……”

又说道:

“新教徒独自能够成功攻击《古兰经》;而对于他们,我相信,上天已经前定了对它的颠覆的荣耀。”

牧师J·M·路德维尔的译本,1861年首次出版,正值科学术语意义中“东方研究”的兴起。而这是在西欧的伊斯兰意识的黎明时期,也正是这一时期,赫胥黎提出了他的不可知论的建议。

许多穆斯林可能想知道,赫胥黎生活在现在的“信息”时代,旅行便利,并能广泛地接触到世界各国的人物、文化和宗教信仰,可以完全正确、客观地看到伊斯兰的信息,那他的这种选择有什么不同吗?这是一个有趣的想法。一个人的作为,正如之前引述的:“我断言,如果一些伟大的力量同意让我一直认为什么是真理,怎样做去做是正确的,条件是变成一种时钟及在我每天早上醒来之前兴奋,我会立刻取消这一提议。”[2]对于这样一个人,综合的伊斯兰教义不仅能引起广泛的兴趣,而且更受欢迎。

本篇是以不可知论与其他宗教教义共存的声明开始。信徒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一神论(正统派)基督教徒认为,神的实体是可证明的,诺斯底派基督教徒认为神的“知识”注定给“属灵”的人,同时诺斯底派基督徒坚持,神的实体是无法证明的。这些不同的派别之间主要围绕的是关于神的存在的证实。

同样,大多数宗教因为对信仰的求证不同而分门别类。然而,到了最后,这些派别仅仅是学术兴趣,至于怎么或为什么不改变这种信仰的存在的问题,只能归因于神怎么或者为什么要改变他的存在。

©版权归劳伦斯·B·布朗所有,2007年,未经作者许可不可使用

以上摘自布朗博士即将出版的的新《非上帝的戒律》,及续集《上帝的戒律》这两本书都可以从布朗博士的网站www.LevelTruth.com阅览,并可以通过发送邮件至BrownL38@yahoo.com 与布朗博士联系。



Footnotes:

[1]乔治·赛尔。

[2]托马斯·H·赫胥黎:《话语触摸:使用正确的动机和寻求科学真理的方法》

最好

文章的部分内容

查看全文

添加评论

  • 不对外公开

  • 您的评论在24小时内审核后发布。

    标有星号(*) 为必填选项。

同类中的其它文章

查看最多

日常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编辑精选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列表内容

您的上次访问
此列表当前为空。
按时间列表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最受欢迎的

等级最高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发送最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打印最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评论最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阅读 更多。。。)

您的收藏夹

您的收藏夹已空。 您可以用编辑工具条添加文章至此列表。

您的查看历史

'清空您的历史记录。